刚刚过去的周末,我参加了「2024 潍坊马拉松」,并以 4:07:16 的成绩完赛。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全程马拉松。
虽然参赛前我曾幻想能跑进 4 小时以内,但实际上,这次能顺利跑完全程,就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。
这次马拉松是我三次马拉松中前期准备最少的一次。2015 年的广州马,因为是我的人生首马,赛前的几个月我每周都会跑上几次。去年的 泰安马,因为我是时隔 8 年后再次跑马,我做了一份 8 周的跑步训练计划来准备。然而今年,从 7 月初开始暑假直到国庆节,我几乎没有运动,除了暑假中去爬了一次 武功山 。国庆后,我意识到再不跑步马拉松肯定跑不完,才在国庆后匆匆恢复跑步。而赛前的 2 周里,我也只是跑了 6 次、共计 36 km。因此,最终能跑完我会感到既兴奋又意外。
当下是赛后的第三天,双腿依然不时酸疼,上下楼梯都很困难。趁着印象还深刻,我写下这篇文章,记录这次我的马拉松经历。
全程记录
周六抵达潍坊时,气温比预计中要冷很多,第二天还可能有雨,我以为周日会是一场艰难的考验。然而,比赛当天的天气意外地不错。早上虽然气温依旧有点低,但不至于寒冷刺骨。6 点半,我短裤短袖外加一件长袖外套去到起点。把外套寄存之后也依然不会感到很冷。之后整个比赛过程,阳光明媚、天气晴朗,完全没有下雨,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跑步天气。
去年的泰安马,我前 30 km 一直跟着 4:00 兔子跑团,尝试以 4:00 成绩完赛。但在 30 km 以后,我逐渐乏力慢慢掉队,最终以 4:08:12 的成绩完赛。这次潍坊马我转换了策略:一开始我就跑在 4:00 跑团前面,给后半程流出被追赶的时间。
赛程的前半段,我基本保持在 5 分钟出头的配速,在 6 km 和 22 km 两个折返点,我甚至还能在对面马路上看到 3:30 的兔子跑团。然而为了保持与 4:00 跑团的距离,我无意中提升了配速,导致前半程心率一直维持在 170-180 bpm 之间。按储备心率法区来看,我的心率一直是在“乳酸阈值 T”和“无氧耐力 A”两个区间,而非期望的“有氧动力 M”区间。这也导致后半程,我的疲劳感不断加剧,速度也越来越慢。
从 25 km 开始,我的双腿逐渐感到疲惫与酸胀,配速也开始明显下滑,到最后完赛配速已经到了 7 分多。尤其是脚底板开始出现类似水泡的疼痛感,每一步都不敢用力,而双腿的抽筋感也愈加明显。双臂的每一次摆动都伴随着轻微的疼痛。
从 35 km 开始,我已经变成了跑跑走走。每当我跑不动停下来的时候,我总会在心里和自己说“走起来,不要停,不然会继续不下去的”。走上一段距离之后,各种不适感稍稍缓解,我会强迫自己跑起来,即使很慢,也要保持跑的动作。
在 37 km,我最终被 4:00 的兔子跑团追赶上,而剩下的赛程中,我也没有能量再去追赶他们。我意识到 4:00 的成绩是不可能之后,虽然明知是奢望,但还是会一丝挫败感。在剩下的赛程里,想到自己这一次不充分的准备,我意识到跑完就已经是一种成就,不必非要奢求 4:00。重要的是明白当下自己的状态是怎样的,能做到什么程度,想明白这点的时候,我甚至有了一种和自己和解的感觉。
最后,从 41 km 到终点的这段距离,我的腿明显地抽筋了,每一步都是一种煎熬。冲过终点线后,一瞬间我腿抽筋到无法往前走,在终点线下缓了一会才敢继续往前走。
为什么跑马
周一,我任教的九年级主任让我和学生们分享下跑马拉松的感受,激励他们坚持跑步锻炼,为明年的中考体育做好准备。这让我重新思考,为什么我会去跑马拉松?
第一次参加广州马拉松,是因为多年的日常跑步,让我想通过马拉松的方式去测试一下自己能跑到什么程度。第二次的泰安马,则是因为几年不跑步、重新恢复之后,又一次想挑战一下自己。而这次的潍坊马,单纯地是因为我想跑马拉松,虽然明知会很痛苦,但也会很享受马拉松的过程。
我和学生们说,我认为跑步是难得的一项可以放空自己、沉浸于当下与自己的活动。如今再回想,我意识到跑步、洗澡、做饭是三项可以让我思绪自由奔走、不受打扰的活动。在这些时刻,我能彻底放下手机,抛开外界的一切烦扰,任由想法在脑中随意流转。这种状态让我感到轻松、自在,正因为跑步这种放松的意义,让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跑下去。
去年写泰安马的文章时,我计划今年要跑两场马拉松。然而上半年青岛马没有中签,下半年虽然报了烟台海阳马和潍坊马,但海阳马因为完全没准备就没去参赛。2025 年,依旧是计划至少两场马拉松,同时也要争取跑进 4:00。